四十年砥砺前行,四十年春华秋实。6月21日上午,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,教育部有关领导、国内外嘉宾、各领域专家学者,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代表、合作高校行业代表、教职工校友代表汇聚一堂,共同回顾国家开放大学40年的发展之路。学校党委书记赵利宁,党委副书记周宇出席大会。我校苏晓军副校长荣获工作满20年校领导奖,戴永杰老师创作的《绿珠醉初醒》、王斌老师创作的《藏区芳华系列》荣获绘画二等奖,傅长安老师创作的《守望者》荣获绘画三等奖。

大会围绕继承优良办学传统,展示40年办学成就,展望未来美好前景,共同开创国家开放大学新的辉煌等活动内容展开。风雨兼程守初心,立德树人担使命。随着宣传片的播放,贺信的宣读,大会正式拉开帷幕。“我爱你中国,我爱你国开”,熟悉的旋律响起,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国开各分部共同庆祝国开40周年华诞的热闹画面一一呈现。回顾国家开放大学的创建历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,畅谈国开未来,共商发展大计,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。

教育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孙尧在讲话中指出,40年来,国家开放大学为增强教育体系的开放性,加快建立“人人皆学、时时能学、处处可学”的学习型社会建设,为促进教育公平、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,为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来自全国各地国开分部的师生代表发言,就国家开放大学历史、办学成就、发展面临的困难、办学共同体建设进行交流,纷纷感恩母校的培养。

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、校长杨志坚指出,40年来,国家开放大学筚路蓝缕,风雨兼程,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、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之路。40年来,学校始终适应中国国情,扎根中国大地,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,以开放的理念和方式办学,坚持面向地方、面向基层、面向农村、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,坚持质量立校和名师名教,坚持追踪和应用先进技术,强调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构建了一个遍布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网络,被称为一所最接地气、最为亲民、“没有围墙的大学”。



据悉,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。40年前,为解决人才奇缺、青黄不接这个突出问题,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两条腿走路,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,学习借鉴国外开放大学成功经验,集中力量办好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。正是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和批准,1979年2月,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同时举办开学典礼,揭开了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篇章。2012年6月,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,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。



40年来,累计招生1900多万,毕业1440多万,为数以亿计的社会成员提供了非学历教育培训。目前,注册在学生404万,他们绝大部分为在职学习学生,其中中西部学生占55%,农村户籍学生占46%,有农民大学生近20万,部队士官学生13万,残疾人学生近5000人。在校学生中,30岁以上学生的有160万人,40岁以上的学生40万人。就读国家开放大学前已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累计达到10万人。在这些毕业生和在学生中,既有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也有各种国家级勋章和荣誉的获得者。
与会期间,赵利宁书记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座谈会,赵利宁书记,周宇副书记还参观了“互联网+大学”运营展示中心、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、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获奖作品展。
文图:孔阳阳|编辑:朱杰